【资料图】
天气渐冷,消费者家中的高档衣物通常都会送往专业洗衣店清洗,洗衣机构也由此进入旺季。然而,若衣物在洗涤过程中出现问题,由于认知差异与责任认定不清,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容易产生纠纷,这也给整个洗衣行业的信誉带来不利影响。
近日,巢湖市卧牛山市场监督管理所接到市民王女士投诉,称其将一件九成新的羽绒服送往巢城某干洗店清洗,取衣时发现衣服后背出现两处划痕。王女士要求商家赔偿800元,但遭到拒绝。随后双方在争吵中发生肢体冲突,最终不欢而散。
接到投诉后,卧牛山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立即前往该店了解情况。商家表示,王女士的衣服为今年年初购买,4月份送洗后一直未取回。待其取衣时,因员工疏忽未能及时检查衣物状态,导致王女士拿到已受损的服装。商家提出可将衣服复原,但被王女士拒绝。鉴于王女士对商家已产生抵触情绪,执法人员决定分开与双方沟通并进行调解。
调解过程中,商家明确表示,如王女士不愿将衣服送回修复,愿补偿200元。执法人员将方案转达后,王女士明确表示不同意,并坚持“最低800元,否则无法接受”。
“根据送洗衣物的实际损坏情况和《全国洗染服务纠纷解决办法(试行)》,轻微损坏、染色、掉色、配件丢失等问题,赔付区间为0-10倍单件洗涤费。”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耐心向王女士解释,“不能一味坚持己见,调解需要双方共同让步。”因经营者责任造成衣物洗涤后出现轻微损坏,若不在明显部位或修补后不影响外观和穿着价值的,应在退回洗涤费的同时,建议给予洗涤价3倍的补偿。若衣物丢失或因损坏无法穿着,则按洗涤费10-20倍赔偿。因王女士送洗衣物未保价,只能按普通衣物标准赔偿。经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商家补偿王女士500元,涉诉衣服由王女士带回,双方和解。
市场监管所提醒广大消费者:
如遇服务合同纠纷,应首先确立合同关系,再认定责任归属,最终依照行业规范处理赔偿事宜。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设备齐全、服务优质的品牌洗衣店洗涤衣物,如遇纠纷可拨打12315、12345热线维权。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韩爽 通讯员 王珊珊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