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国汽车产业再度迎来“里程碑”:前8个月汽车出口量达创历史的191万量,使得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汽车出口大国。
在疫情肆虐、欧洲能源危机和供应链不稳定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汽车产业依然能顶住压力创造历史实属不易,同时也让人认识到,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更高的地位和话语权。
中国汽车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新能源车企可谓“功不可没”。以比亚迪为例,今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环比增长率超50%,再加上亮相海外顶级车展、在海外市场发布新车等举动,比亚迪近来的表现可谓是赚足眼球。
(资料图片)
(比亚迪参加巴黎车展,图源比亚迪官网)
个人认为,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过渡转型的重要阶段,而中国又是世界范围内对新能源车支持力度最大、政策宽容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诞生了诸多综合实力强劲的新能源产品。新能源车将会成为我们出海征战的“利矛”,助中国汽车产业披荆斩棘。
此外,中国车企不光要主动尝试“走出去”,更需要思考如何才能“站住脚”,让中国新能源品牌在海外市场生根发芽,甚至长成参天大树。小雷认为,“积淀”和“技术”,会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出海”战事不可能一蹴而就
征战海外市场,重点是两个字,“深耕”。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的出海动作可不是这两年才开始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时,比亚迪意识到了出海的重要性,在同年成立了欧洲分公司,而在几年之后,美国分公司、韩国办事处、日本分公司和印度工厂也相继成立。
(比亚迪F3DM亮相2008年日内瓦车展)
2007年,比亚迪汽车与葡萄牙、安哥拉、佛得角等国家和地区的汽车贸易商正式签署汽车出口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海外战略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乘用车大举铺开海外战略之前,比亚迪的商用业务就已经在海外市场打出名堂。比如说,比亚迪的汽车租赁和出租车公司在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已有布局,比亚迪的纯电大巴远销美国30多个州,甚至在个别地区还成了垄断品牌……
(比亚迪三车年内欧洲交付,图源比亚迪官网)
不难看出,就“出海”这个动作而言,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能够在某个时间点实现爆发式增长并非“巧合”,而是有一定的积累。比如说时间的铺垫,比亚迪花了很长时间在海外进行布局,摸清目标市场的文化、政策和市场特征等,为全面出海打下基础;比如说其他业务的先行进场,率先在海外市场建立起口碑,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消费者的了解进而制定本土化的商业战略,最终为乘用车等关键业务的落地和发展降低了难度。
此外,汽车品牌出海,“机遇”也非常重要。比亚迪王传福曾说,“现在的(汽车市场)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在市场即将发生动荡甚至是洗牌之际,企业的市场嗅觉灵敏与否,将直接决定前途命运。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积极转型的企业能够乘风而上销量节节高升,而有些厂商动作稍迟一步,就已经落后一大截。
为此,比亚迪乃至中国汽车产业的出海业务能够红红火火,除了需要一定的海外市场沉淀之外,也离不开对历史机遇的准确把握。而如今的“历史机遇”正是市场需求的旺盛和自身技术的优势,适逢全球汽车新能源大转型,而且中国新能源车在综合产品力上的全面出挑,让比亚迪等品牌遇到了真正的“历史机遇”。
新能源车出海,由技术开路
小雷此前已经多次阐述,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在整车技术上,对比海外市场中的传统品牌产品,有着一定的技术优势和体验优势。
中国汽车产业早就不可同日而语,在整车制造上,以比亚迪CTB为代表的新技术能一举提升新能源车的安全性、操控性和稳定性,更好地利用了底盘结构空间,提升驾乘感受。
(比亚迪展示CTB技术,图源比亚迪官网)
同时,在电池技术、电控技术等核心技术上,中国新能源车实现了电耗低、里程长、充电快、抗低温等优点。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同时兼顾性能和安全性,在欧洲这些高纬度市场体验优势得到了进一步放大。
最后,智能座舱、高阶辅助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早已在中国新能源车中普及:高自由度的车机系统、全场景的语音对话能力提升了整车的交互体验,OTA能力的加入则给予车辆持续进化的可能性。
换言之,在新能源车领域,海外传统品牌除了品牌优势外,产品体验已被全面反超。正因为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新能源品牌的海外销量在持续攀升,7月比亚迪海外销量4026台,8月销量5092台,9月销量7736台……
销量成绩证明,“靠技术打口碑,靠口碑冲销量”的策略是正确的,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长远来看,小雷不难预判比亚迪的海外销量仍有比较可观的上涨空间,且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增长。当然,这个判断的前提是中国的新能源品牌,尤其是比亚迪需要持续地保持产品和技术层面的体验优势,对竞品形成竞争优势。目前来看海外大多数传统品牌的新能源产品在产品力上无法和比亚迪正面竞争,但比亚迪也不能就此松懈。
对应的,比亚迪还需要持续地进行技术迭代和产品优化,尤其是要积极地以国内竞争的态度带到国外,而不能“大意轻敌”。对全行业而言,认清当前的客观情况也很重要,虽然整体汽车出口创新高,但我们此前也发展,在欧美等关键市场中,中国汽车品牌尚未能打开缺口。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7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Top20榜单中无任一中国品牌的产品入选,可见中国新能源品牌仍需努力。
只不过,小雷相信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定会让中国汽车行业处于良性发展之中,各种优秀的产品会层出不穷,世界新能源车汽车的舞台,始终会由中国车企担当主演。